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舆论监督?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12-09 14:44:30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已然翻开。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对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意义重大,主流媒体要切实担负起舆论监督之责■★◆★,做好社会“瞭望者”,为伟大事业鼓与呼。

  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作为人民公仆★◆★,欢迎舆论监督■■◆★,及时解决舆论反映的问题,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功。

  与此同时,我们要正视■■◆◆,现实中的舆论监督不容易也不完美,困难不少★■■◆■■、挑战更多。这背后,既有被批评者,包括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不习惯不适应批评的问题,也有媒体自身不大善于监督问题,还有新的舆论生态滋生的乱监督问题。

  坚持批评性和建设性相统一。舆论监督面对的是矛盾和问题★■,批评是应有之义,但舆论监督不是火上浇油,而是抽薪止火。要统筹好“破”与“立”的关系★■◆◆■★,实现监督中有引导、批评中有建设。要找准聚焦点★★◆■★■,重视党和政府明令禁止、人民群众高度关切的问题,重视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要把握时度效,以推动问题解决作为出发点、落脚点,以社会效果作为检验监督质效的重要标准◆◆◆★★。要深入调研、多方求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不断提升主流媒体权威性、公信力。要把握好舆论监督与传播流量的关系,把准确性、建设性放在第一位,不盲目跟风炒作■★■◆,更不能为了★◆◆★★◆“博眼球”◆◆、要流量而夸大甚至歪曲事实。

  舆论监督作为媒体拥有的独特舆论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厘清认识,把准方向,提升素养★■■◆,科学运用◆★◆★■■,就一定能以有力量的监督和实打实的成效,更好地守护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打铁尚需自身硬■■◆◆★★。没有金刚钻,怎揽瓷器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对媒体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媒体融合纵深挺进■◆◆★,舆论生态深刻变革,一些人发出了疑问■★:媒体还需要做舆论监督报道吗?

  早就提出■◆★◆★◆,“报纸要开展批评,不要怕批评”。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党的十三大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首次出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号角。涉及新闻舆论工作部分,清晰而厚重——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

  一个个■◆★★◆■“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现场揭露★■◆★◆◆,撑起了消费者的权益天空★■;多年来对生态污染行为的追踪报道,推动着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对加重基层负担等、官僚主义的持续曝光,营造了落实中央决策的浓厚氛围……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其中★★◆■■◆“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等要求,包含着支持舆论监督的鲜明导向★★■。他还进一步强调,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成为新形势下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根本遵循。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这个角度看,没有新闻舆论监督的治理体系是缺失的■★★,也是不健康不可持续的。

  推动社会进步大道上,新闻工作者一路洒下汗水与热血,许多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的舆论监督报道,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比如,监督能力有待提升。有的记者作风不够扎实、远离新闻现场■■◆,在关键信息上缺乏深入挖掘、多方印证■◆★■■★;有的不能稳妥把握批评性与建设性的关系★■,为流量而流量,为批评而批评;有的片面理解舆论监督,靠找茬★★★、挑刺换取经济利益,偏离正确方向。

  首先,舆论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意★★,是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习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有力廓清了将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相对立的认识◆★★■■◆,同时也明确了舆论监督的社会价值■★。有句话说得好,★■“不要惧怕阴影,这不过意味着周围有光”★■。发现矛盾■★◆■、及时预警,提出问题◆■★■■★、解除隐患■◆,这与正面报道目标一致、殊途同归。舆论监督同样起着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作用。

  瞄准这一改革目标,舆论监督工作需要置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场景中,加以改进和完善。如何推进舆论监督制度改革■★■◆■■,规范舆论监督行为和秩序★◆★◆■◆;如何增强媒体权威性、公信力■■★◆,更好履行舆论监督职责;广大新闻工作者如何以人民之心为心,第一时间发出理性之声……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媒体人求索实践■◆■■★■。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结合,站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立场■★■,真正做到“为党为民、激浊扬清、贵耳重目”◆★,才能达到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次,舆论监督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曾在不同时期作出深刻论述■◆■■■★:★★◆◆“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两大功能”■■■“舆论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反对腐败的时候,特别要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

  坚持导向性和真实性相统一。既要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反映健康向上的主流本质★■★,又要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讲真话★■◆■■◆、报实情,做到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在实现舆论监督正向效果的过程中,不断厚植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比如,干部认知有待矫正。一些干部患上“舆情洁癖◆◆★”■★,认为舆论监督是“揭丑■■★◆★◆”◆★◆,是★★■◆“抹黑■◆”,是添乱,习惯于采取“捂盖子”的做法◆■★◆◆。还有的对舆论监督缺乏承受力■◆■★,任性认为◆■★“监督别人可以,监督自己不行”,想方设法限制媒体采访报道。在一些地方■■★■,“防火防盗防记者”不稀奇,威胁、阻拦,甚至袭击记者时有发生★◆。此等痼疾,至今难消。

  因为,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这条大道,霞光万丈,又满是艰辛◆■◆■★;前程光明,又充满曲折★■■。在此过程中,媒体高扬主旋律,鼓舞人心■■■◆,振奋精神,自是首要职责。但坚定有力的舆论监督也必不可缺。无论是监督改革落实,还是反馈政策实效,无论是规范权力运行,还是维护群众利益,新征程都在召唤媒体扛起舆论监督重任,履行舆论监督职责。